详情页

悠闲舒爽体验 畅享清凉之旅 ——湖北省博物馆2025年暑期开放完美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04   浏览次数:385 次

2025暑期,骄阳似火的暑期热浪席卷江城武汉,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观众参观热情持续高涨,如潮水般涌向湖北省博物馆,高温与拥挤的双重挑战却如同一座大山摆在观众与美好参观体验之间。与去年暑期相比,湖北省博物馆坚持问题导向,提前研判,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在保持与去年暑期109万总观众量日均2万+骄人数据持平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观众美好参观体验,为观众构筑了一场通往舒爽、清凉的荆楚探宝之旅。

踏入馆内的第一步,便能感受到舒爽的凉意,将燥热悄然隔绝于馆外,空调冷气管“微手术”,营造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关怀;3.8万平方米展厅,有力支撑年500万+人次的流量,54天62小时延时开放,分时段预约及入馆,多元分流路线,特色线上导览足以悠哉悠哉沉浸文化艺术;休息区域,一杯冰爽饮品一支文创雪糕,驱散全身燥热,感受参观间隙的放松;VR、全息剧、小小考古学家等互动体验展览区,沉浸式穿越时空,虚拟挖掘古代宝藏的秘密,抛开生活的琐碎,体验和深化对文化的理解。每一项举措都只为观众打造参观美好体验,尽情领略荆楚文明的魅力。

一、安全畅游乐享文化

通过优化票务系统,支持身份证、护照等多种核验方式,并增设英文预约界面,实行分时段放票和候补机制,候补成功率达60%以上。借助验证码与风控技术防范非正常购票行为,同时开放团队票与编钟演出票的超长期预约(最长可提前两年),有效缓解“预约难”问题。每天延时开放1个小时,“早开门、晚关门”满足观众参观刚需,暑期过半时,适时开放夜场,避开客流高峰参观特色展览。

安全方面,严格实行按预约时段入馆,加强人员值守与客流疏导,对展厅、出入口等重点区域持续进行秩序维护。组织开展消防及应急疏散演练,全面排查设施隐患。暑期共接听咨询电话36500次,转人工25300通,公众号文本机器人对话服务10.7万次,租借婴儿车与轮椅504次,拾到并归还遗失物品498件,观众诉求325件,全部实现及时响应与闭环处理。暑期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寓教于乐探索古今

推出“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纪念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从柯罗到印象派”“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成果展”“流动的调色板”及“穿越青铜纪:数字文物VR体验”“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与时代同行——汤文选百年诞辰书画精品展”等多个临时展览。其中,“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展览于8月17日闭展,期间开设夜场并推出“印象派的奇幻夜游”及“当印象派遇见游针绣”等跨界艺术活动。配套举办绘画大赛、云端课堂、手工体验和亲子专场等社教活动,吸引大量青少年参与。暑期未成年人观众量达28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围绕“我在博物馆过暑假”主题,推出“一剑载千秋”“文化拥军”“荆楚故事我来讲”红领巾夏令营、“小小考古学家”等品牌项目,累计开展教育活动超400场,同比增长8.5%,吸引逾两万名学生及家庭成员参与。60名红领巾讲解员定期上岗服务,获得观众好评。

联合荆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安庆博物馆等单位推出“一剑载千秋•楚文化荆州之旅”及“剑锋流韵——越王剑的千年传奇”系列视频,多角度解读文物内涵。在国际交流方面,承接“亲情中华”夏令营、外籍留学生志愿服务、海峡两岸考古研学、“飞虎队”美国青少年夏令营及海外校友寻访团等项目,通过文物赏析与互动体验,推动荆楚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

三、暖心服务品质升级

讲解服务采用“定时+不定时”拼团模式,共提供人工讲解2,175批次,服务观众4.3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6%和200%。志愿者与社会讲解达2.97万批次,同比增长50%。上线智能导览系统,提供语音讲解、路线规划、AI问答及3D地图等功能,助力观众高效参观。

面对武汉持续高温天气,每日组织巡查展厅空调与设施状况,及时优化制冷效果,增设5处免费直饮水点,推出文创雪糕等消暑产品,增设临时休息区,检修电梯及无障碍设施,加装保温门帘,服务台常备防暑药品,全面提升观众舒适度。出台《极端天气观众入馆服务管理办法》,针对酷热、暴雨创新设立的“提前入馆制”“就近下(下)车制”等,为观众撑起“安心伞”。

加强一线人员培训,提升观众服务质量。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结业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邀请咨询、礼仪、应急等方面专家对200余名直面观众的服务岗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四、文创赋能乐舞生辉

暑期自营文创店累计上新155款产品(2024年同期为102款),销售额增长52%,销量达41万余件,增长40%。“吴越争霸蒜鸟”“勾践剑毛绒”“编钟桌摆”“金饭碗”等热门产品凭借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受到热捧。围绕“清凉”主题推出文创雪糕、矿泉水、手持扇和T恤等,融合文物元素与实用功能,促进场景化消费与社交分享。

加强对曾侯乙编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社会宣传,持续打造曾侯乙编钟国际文化品牌。编钟演出每日举办5-6场,暑期累计演出287场,接待观众10.9万人次,成为来馆“必打卡”项目之一。配合音乐专业网络平台,8月1日起,全网发行我馆原创歌曲《卧薪尝胆》。“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展览16万人观展;穿越青铜纪:数字文物VR展售票近4万人;“遇见楚庄王”全息剧暑期售票378场次,总人数55414。

五、清凉一夏好评如潮

围绕暑期活动与展览加强宣传策划,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多平台发布导览资讯、展览介绍及夜游实录等内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43篇,阅读量超39万,净增粉丝36.3万;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58条,播放量104.5万,粉丝净增4,591人;抖音发布视频42条,播放量232.71万,粉丝净增7,000人。截至8月31日,小红书账号粉丝突破3万,抖音账号粉丝超5万。

在央视一套《中华考工记》播出包含乐团演出、机器人首次敲响曾侯乙编钟;央视四套国宝发现《极目楚天》开启国宝发现之旅;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技赋能,博物馆里国宝“活”起来了》《经济半小时》博物馆如何“潮”起来?;央视网《爱上博物馆》播出《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古代时间简史》《寻古中国》等。人民日报《古人也爱“冰镇水”》;湖北日报《“我在博物馆过暑假”有趣有料点燃青少年文化热情》《三伏天要来了 日均两万+人次来省博清凉一“夏”》《文化中国行—心动“文物”,爱在七夕》等新闻媒体报道。

自媒体结合热点推出“文明观展”“好物安利”系列内容,依托流行电影、音乐制作科普视频,推出12条导览视频(含3条英文视频),满足观众线上学习需求。通过轻松有趣的传播方式,如“不要在博物馆展厅吃东西”“穿搭要显贵”“博物馆大展宏图”“周杰伦音乐用到编钟”等话题,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来源部门:办公室

撰  稿:鲁   黎

审  核:何   广

终  审:张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