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作为第三届良渚论坛的分论坛,“薪火相传: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分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执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视频致辞,联盟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主持开幕式。来自缅甸、塞尔维亚、古巴、尼日利亚等国家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逾100人出席论坛。
在分议题讨论阶段,37位国内外文博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围绕“博物馆与多样文明:以馆藏珍品阐释丝路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博物馆与社会协作:构建融合公众、社区与城市的文博服务网络”“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践行绿色运营、社会责任与文化永续的多元路径”三个分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受邀担任论坛分议题“博物馆与多样文明:以馆藏珍品阐释丝路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主持人,并发表题为《赓续荆楚文脉,广拓文明对话——湖北省博物馆的对外交流实践》的演讲,以湖北省博物馆对外交流实践为例,从“以‘文’会友,书写互鉴佳绩”“东西交融,见证丝路传奇”“内引外联,共启互鉴新程”等方面向大会分享湖北省博物馆对外交流的经验做法。

张晓云介绍,湖北省博物馆长期以来紧扣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国际朋友圈,建立馆际战略合作机制,系统加强场馆、资金、人员等方面保障,扎实推进博物馆领域国际文明交流互鉴,在展览展示、学术研究、人员互访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作为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员,湖北省博物馆既收藏有丰富的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又致力于举办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展览,有效促进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放眼未来,湖北省博物馆已编制发布《湖北省博物馆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建设总体方案(2024-2030年)》《曾侯乙编钟三年研究计划(2025-2028年)》,为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作出了新的规划。
张晓云表示,湖北省博物馆将进一步借助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这个重要平台,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荆楚文化中枢”“国家文化客厅”作用,以有特色的代表性地域文化,以及从历史、地理、情感的角度与湖北或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产生联结的区域文化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对象,按照论坛上最新发布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杭州宣言》的理念与要求,着力秉持“必要、安全、对等、互惠”的基本原则,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文明交流互鉴工作继续贡献荆楚力量。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是博物馆领域服务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非政府、非营利、开放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博物馆开展国际合作。目前联盟成员共180家,包括65家国际成员、115家国内成员,覆盖五大洲。湖北省博物馆于2023年正式成为该联盟成员。